当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山丘上悄然竖起红旗-9B的发射筒,中东的天空正在发生一场静默的革命。
这套搭载H200相控阵雷达的中国防空系统,探测半径覆盖400公里范围,意味着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的空军基地战机刚升空,就会被埃及防空网络瞬间锁定,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突破,更标志着阿拉伯国家首次获得与以色列空军叫板的技术资本。
其之所以能大幅超越同级的\"红旗-9\"系列导弹,一是其所采用的\"硬核\"的导引参数,如其最大射程已超260公里,速度可达6马赫,可同时对100个目标进行单独的跟踪,并可引导多枚拦截弹对其中的6-8个优先级的目标同时实施打击等。
它所运用的垂直冷发射技术,能让导弹在冲出发射管之后才进行点火,进而达成360度全方位攻击。
和传统的倾斜发射方式相比,其反应时间大幅缩短,仅需15秒,其具备了对抗全球最先进的隐身战机的能力,堪称全球少数的几大型的能对抗隐身战机的防空系统之一。
尽管F-35I的隐身能力已经对红旗-9B的雷达的探测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干扰,但通过对其长波的反隐身技术的优化,也可对其低可观测的目标都能实现有效的探测,虽然定位的精度会有所下降,但足以将其引导给其他的传感器如红旗-10的雷达等等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定位。
其对中东的部署不仅战略高明,也颇具先见之明,将长期的地区利益与短期的军事需求巧妙地统一起来,更将使埃及在中东的政治格局中占得了较大的上风。
同时,也将使其在中东的和平中取得了更大的作为,从而使其在中东的和平中占得了更大的便利,为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西奈半岛的北部边境竟与以色列最重要的内瓦提姆空军基地仅隔着180公里的遥远的沙漠,这里驻扎的就是以色列最精锐的F-35I中队。
而其在此地的雷达覆盖范围不仅能监控以色列南部的空域,还可与埃及刚刚采购的俄制的S-300VM的系统形成了高低的搭配——S-300VM就负责中高空的拦截,而红旗-9B凭借其更先进的电子对抗的能力就应对低空的突防和隐身的目标等都有着极大的压制作用,其通过打破了以往以电子压制和隐身性能的单边优势而深深地影响了以色列空军的作战格局。
但随着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的不断加深,以色列的焦虑也一一暴露无遗,似乎不仅要对付伊朗的导弹,更要对付自己长期的生存之忧。埃及的雷达多次锁定了我方的战机同时,我们立即就向开罗发出了外交的照会,对此表了强烈的抗议。
此时的以色列空军正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将F-35I中队的战备巡逻的力度都推到了极限,与此同时也紧急与美国协商将近期内的精确制导炸弹的增购事宜。
而红旗-9B的出世也将以军的以传统的“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模式被彻底地颠覆了,过去以色列凭借其对俄罗斯的技术代差可几乎自由的穿越了邻国的领空,对其所要攻击的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但如今则必须将其作为其主要的防空系统的反制的对象而加以充分的考虑了。
其引发的对以色列的连番轰炸更使以色列的担忧达到了最大的程度。随后将摩洛哥的天龙-50中程防空导弹全方位地与该系统的指控、指向、跟踪、防区保护、指令、联控等各个功能紧密的整合起来,构建了首都拉巴特的立体防御网。
伴随S-300的引入伊朗的空防网络初步的形成,但其也暴露了诸多的短板,目前伊朗似乎又开始了另一轮的空防系统的引进之路,即将S-300的短板用同类的系统来弥补,如图所示的SA-5的引进,但如果这些国家都能将自己打造成为以色列空军的“空中屏障”,那么以色列的空军行动就将大大地失去在当地的行动的自由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沙特与巴基斯坦新建立的军事联盟,可能推动更多阿拉伯国家转向非美制装备,进一步削弱以色列的装备优势。
技术对比显示,红旗-9B在与以色列防空系统的竞争中各具特色。以色列的“铁穹”专攻短程火箭弹拦截,“大卫弹弓”针对中程弹道导弹,“箭-3”负责高层反导,形成多层防御体系。
而红旗-9B的优势在于系统集成度——单套系统即可实现从低空到高空、从飞机到弹道导弹的多目标拦截,这种全能性对于军费有限的中东国家具有强大吸引力,使其能够以相对较低成本建立基础防空网络。
这场防空革命背后是中东地缘政治的逻辑重构,美国装备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以色列导弹飞越沙特领空时,沙方美制防空系统毫无反应,促使地区国家寻求多元防御策略。